发布日期: 2009-04-18  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3
大学只有一个真正的功能:人才培养

  熊丙奇 

    前不久,陈平原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中指出:今天的中国大学,教授们普遍不愿在学生身上花太多时间。其原因是,这在各种评鉴中很难体现出来。每次晋升职称,因教学好而被评上、或因教学不好而被卡住的,极少极少。

    基于以上 “原因”,不少人士为大学重视教学“开出药方”,简而言之,即“双轨制”,按教学型老师和教授型老师,设立两套考核体系,让教学型教师安心于教学,不必为科研分神,让研究型教师安心于研究,不必把宝贵的精力放到教学之中去,由此各得其所,建议者还指出国外大学已有这样的经验云云。

    恕我孤陋寡闻,不知国外哪所学校有这样的先进做法,我所知道的,是诺贝尔奖获得者,在国外大学里,也是要上讲台的。但是,我理解之所以有以上建议的现实教育背景——完全错误定位大学的功能。

    一般的说法是,大学拥有三重功能,即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,并由此把大学定位为三中心:教学中心、科研中心、产学研一体化中心。但是,大学的功能应该如此理解吗?

大学的功能,从大学存在的价值和使命看,核心与基础应该是人才培养,其余的办学活动,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;其余的办学功能,都是在人才培养基础上,延伸出来的。我国《高等教育法》第三十一条规定,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,开展教学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,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。

    很显然,当今的大学,背离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价值这一基本价值准则。大学开展科研活动,背离了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,一方面,有的科研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完全无关,科研上的最新成果根本不用于教学实践;另一方面,导师招收硕士、博士,不是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,而是让他们成为“最具活力”的科研力量,不少高校要求硕士、博士在求学期间必须撰写、发表多少论文,方可答辩、毕业,就是典型地用人才培养,服务于科学研究,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颠倒。

    在以人才培养为唯一中心的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,教师的第一职责,毫无疑问是教学,而教师开展科学研究,也是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,或以自己的科研项目,为学生提供机会,或把最新的科研成果,用于教育教学。这是当今大学必须回归的办学理念,否则,大学就不是大学,而成了研究所。

    于是,有教师会问,搞教学那么忙,又要备课,又要批作业,答疑,怎么有时间做科研,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科研任务,一年写出几篇论文?言外之意,是做好教师就无法做好科研。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下,或许确实如此,因为就是不干教学,全身心投入科研,也可能完不成学校额定的经费、课题、论文、专利任务。

    这是错误的科研评价机制所致。以数量来评价科研成果,其荒谬性不言而喻。如果科研成果的评价能够针对成果本身,比如,看一篇论文,不是看其发表的刊物级别、档次,而是阅读这篇论文本身,发现其创新价值,那么,所有学术研究人员,将把学术精力从撰写论文转向学术研究本身,而不是像眼下这样,为论文而论文。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罗斯说,他有一位同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同事,当他们很年轻时就在一起工作。从那时起直到这位同事获得诺贝尔奖,10年里,他只写了两篇论文。可是,“在中国的学术体制中,年轻的研究人员很重视论文,但是他们重视的是论文的数量,而不是论文真正的贡献。这是有害的。写一篇好的真正原创的论文比十篇乏味愚蠢的论文更重要。”

    所以,不是让教师不从事科研,或者设立专门的科研体系评价,而是从根本上改革基于数量的科研考核体系,让教师能安心教学,能从容做科研。一名教师难以在一年中撰写并发表五篇论文、出一本专著,但却完全可以用三年或者五年时间好好撰写一篇论文,或者出一本教材、专著,对教师的要求并不过分,而且其真实的学术价值,对教学的促进,将远远超过炮制的论文,编造、拼凑的教材或专著。
(来源,2009-04-18http://blog.sina.com.cn/bqxiong)